簡介:本舞原名 MERRY WIDOW WALTZ,配曲如舞名,為歌劇『風流寡婦』中最後插曲的一段,
為人們所熟悉而喜愛,編於民國52年7月,是國內以外國舞曲編舞之濫觴,當時國內土風舞
教材共計99個,編者為介紹第100個教材,遂參考日本『FOLK DANCE』雜誌,預備予以譯介,
因發現其說明不全及不適合當時國內舞蹈習慣,遂予以改編。由林嘉安女士提供意見而編
成,在青年會首先介紹。次日起即很快傳遍全省各地,一直到民國54年,愛爾蘭尊榮舞之譯
介,它才讓出第一支華爾滋的地位,但仍然受到相當程度的喜歡。本舞最大特色,在開始時
的踏盪步及順勢的軸轉,以及第二段的下沉動作,這是當時國內所罕見的,由此也提供了
日後國內諸家編舞的參考。
預備隊形及舞姿:男內女外成雙重圓,面朝方向線牽內手,重心在內足。舞中之自由手男插腰,
女持裙。
舞法:
一、1(3拍)--外足(男左女右足)起在原位向外做一次踏盪步,與舞伴微分開。
2(3拍)--內足起用一次軸轉步內轉一圈(男右女左轉)--內足側踏(1),外足交叉於內足前,
同時男右女左轉一圈,將體重換於交叉之足上(男左女右足)(2、3),此時放開內
手,而男從女後通過,舞伴換位,成男外女內。最後換牽另手(仍為內手,但此時為
男左女右手),面朝方向線。
3-4(6拍)--外足(現在為男右女左足)起做以上1-2小節動作回到原位,即做一次踏盪步及
軸轉步,男從女後經過。
5(3拍)--同第一小節動作。
6(3拍)--內足踏向反方向線,使舞伴相對(男背朝圓心),然後外足滑併至內足旁,互牽雙
手站立。
7-8(6拍)--男左女右足起向方向線做二次側踏併步,最後重心置於男左女右足上,男右女
左轉朝反方向線牽內手(男左女右手)。
9(3拍)--外足(男右女左足)起做一次踏盪步。
10(3拍)--內足踏向方向線,舞伴相對(1),外足滑併至內足旁(2、3),重心仍在內足上。
11(3拍)--相牽的手放開,外足起以一次軸轉步外轉(男右女左轉)一圈。外足側踏(1),
內足交叉其前,同時轉身(2、3)。
12(3拍)--男右女左足踏向反方向線,屈膝而成下沉步,另足伸直,足趾朝方向線點地,
同時取半開式舞姿(或牽雙手),上身微彎向方向線。
13-16(12拍)--取閉式舞姿,男左女右足起做華士轉,終時取預備舞姿。
全舞重複。
<<第二版>>
風流寡婦華士舞 (美國)
簡介:本舞原名 MERRY WIDOW WALTZ。 是屬於新編之雙人舞,於1943年8月在美國 Lloyd Shaw
Cheyene Mountain School 首先介紹。由於其優美而多變化的舞步配合人人通曉的歌劇
『風流寡婦』插曲,旋律明朗動人,極易為人們所歡迎。本舞譯於58年4月,首先在臺北國
際學舍介紹。
預備隊形及舞姿:男內女外成雙重圓,舞伴相對成閉式舞姿,重心在男右女左足上。
舞法:
一、1-2(6拍)--男左女右足起,男先進後退,女先退後進,做二次華士均衡步。
3-4(6拍)--同1-2小節動作。
5-6(6拍)--面向方向線,取半開式舞姿,外足起做二次踏盪步前進。
7-8(6拍)--恢復閉式舞姿(男背向圓心),男左女右足起向方向線做二次側踏併步。
9-10(6拍)--面朝反方向線,取反開式舞姿,外足(男右女左足)起向反方向線做二
次踏盪步前進。
11(3拍)--外足前踏,同時放開手,以其為軸做一次軸轉步,外轉(男右女左轉)一圈。
12(3拍)--男左女右足向方向線退後踏地,同時屈膝,另足則在反方向線伸直點地,
面朝反向線,此即下沉步,身體彎向反方向線。
13-16(12拍)--取閉式舞姿,男右女左足起用三次華士步做華士轉,然後男左女右足
起向方向線做一次側踏併步。
二、17-20(12拍)--同1-4小節動作。
21-22(6拍)--面朝方向線取半開式舞姿,外足起做一次踏盪步,然後繼續做一次華
士步。
23-24(6拍)--外足踏出,男左足女右向外做軸轉步,然後男右女左足後退向反方向
線,屈膝,另足在方向線伸直,面朝方向線,做下沉步,身體彎向方向線。
25(3拍)--男左女右足起反方向線做一次側華士步。
26-27(6拍)--反方向動作同23-24小節,即下沉步時面反方向線,其動作與11-12小節
完全相同。
28(3拍)--取閉式舞姿,男右女左足起在原地做一次華士步,使身體直立。
29-31(9拍)--男左女右足起用三次華士步做華士轉。
32(3拍)--男在原位不動,女用三步在相牽之男左女右手下右轉一圈。
全舞重複。
節錄自精選土風舞世界全集P93-95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