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

椰子殼之戰


殼之戰(菲律賓)
簡介:本舞原名MAGLALATIK或MAGBABAO,是菲律賓Tagolog地區的舞。在西班牙統治時期,Loma Binan和Laguna地區的居民,因宗教信仰不同而發生爭鬧,因而產生用椰子殼來表演的戰爭舞蹈,描寫回教徒與基督徒之間的戰爭。
本舞分為兩部份,前兩段表示雙方的大戰,後兩戰則表示兩方的和解。據說,當時的戰爭,同教徒得勝,基督徒不甘心,派使者前去求和,並為他們洗禮。最好的舞者是在Zapote地方,一般是在白天挨家表演而獲得禮物,但也有在晚上隨著宗教遊行行列,在街上邊走邊跳的。本舞楊昌雄先生首先介紹。

音樂:3/4與2/4。

裝道具―回教徒四人穿紅色長褲,黑色長袖汗衫。基督徒四人穿藍色長褲,白色長袖汗衫。雙手各繫一個椰子殼,膝上,後腰,胸前,後肩各繫兩個椰子殼,椰子剖開,在熱水裡煮過後,晒乾,挖掉椰肉,剝去纖維質之表面厚層,再用綑繩串起來。
隊形:各成一路,基督徒由左邊進場,同教徒由右邊進場。

基本步法:
甲(4拍)一一右足前踏,身體向左扭轉(1),左足原地踏,面對正面(2),右足後踏,身體微右轉(3),左足原地踏,面對正面(4)。

乙(4拍)―雙足前跳,右足稍前,身體左轉,重心在右足(1),左足原地踏,面對正面(2),右足後踏,身體右轉(3),左足原地踏,面對正面(4)。

丙(4拍)―同乙動作,但第三拍雙足後跳,身體右轉,重心在右足。
本舞的動作,膝微放鬆,向前跳的步法大,向後跳的步法小。

手的動作(共四拍)
右手打右膝(1),左手打左膝(和),右手打左肩(2),左手打右肩(和),右手打右肩後(3),左手打左肩後(和),右手打右腰後叫,左手打左腰後(和)。

進場(32拍):
基督徒由左邊,教徒由右邊,用輕快的走步進場,雙手拿著椰子殼,隨著音樂上下互敲(右手先在上)。各繞一圓圈後同到預備位置。

1(1拍)―左足原地踏
2(16拍)―在原地做四次步法甲,手隨腳步前後擺動(右足前踏,右手前擺,右足後踏,右手後擺,即hayon一hayon舞姿),不敲椰殼。

一、
1(16拍)―在原地做四次步法甲,配上手打椰子殼的動作。
2(16拍)―做四次步法甲及手的動作,由排頭帶領外繞。

二、
1(16拍)―做四次步法乙,直到排頭已到後,手同上。
2(16拍)―繼續做以上動作,兩排頭由中間繞來。

三、
1(16拍)―做四次步法丙,各回原位,手同
2(16拍)―兩排面相對,在原地做四次步法丙。
問奏(16拍)―同上述間奏2之動作。

四、
1(4拍)―兩排相對,向前走四步,兩人靠近,手自然擺動。
2(4拍)―互打對方的任何部位四次。
3(4拍)―走四步與對方錯右肩換位。
4(4拍)―向後轉,再走四步在中間相遇。
5(4拍)―2之動作。
6(4拍)―3回原位。
7(24拍)―反覆16動作。
間奏(4拍)―兩排轉成右肩相對。

五、
148拍)―右足起做16個華士步,全體循時針方向繞成圓圈,當右足前進時,在右邊敲椰子殼(第二、三拍敲),左足前進時,在左邊敲。
2(48拍)―同以上動作,但向反方向繞回來。
獨舞者:做本段動作時,挑一位富表演天才者,在中間獨舞,他可做任何動作,例如旋轉、提腿、高跳、並在圓圈上穿梭。

六、
1(6拍)―面向圓心,右足前進做一次華士步,並在頭上敲椰子殼,然後左足後退倣一次華士步,手放下。
2(90拍)―1之動作,但每六拍就要向右轉90度。

獨舞:依舊獨自表演。

退場(32拍):
基督徒向左轉,教徒向右轉,做八次步甲及手的動作退場。
全舞完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